几年前,他叫嚣要用武力征服中国,让中国两百年都翻不了身;如今,他却承认美军“装备老化、战备不足”。
他就是美国现任国防部长皮特·海格塞斯。
从鹰派“狂人”到低调“清醒者”,海格塞斯的转变,究竟发生了什么?这背后,又折射出美国怎样的霸权焦虑?
2020年,他写了本书,《美国十字军东征:我们保持自由的斗争》,那书里,他叫嚣着用军事手段征服中国,让中国两百年都翻不了身,还把这事儿跟特朗普连任绑一块,说这是美国霸权的关键。
这话当时就惹了不少争议,但也确实挠到了一些美国人对华强硬的心思。说白了,海格塞斯那套说辞,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既焦虑又看走眼的心态。
他们可能低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和韧性,也高估了美国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。这种战略误判,给后来美国的对华政策挖了个坑。
转眼到了2025年,国际形势翻天覆地。这位曾经的鹰派评论员,现在成了美国国防部长,身份变了,认知也跟着变了。
3月10号,他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,承认美军遇到难题,说:“美军装备老化、战备不足,难以应对现代战争。”
要搞明白海格塞斯态度的转变,就得看看美军现在到底啥情况。2024年美国国会报告显示,美军吹上天的F-35战机,因为发动机问题,停飞率高达60%。
美国海军的脸面——“福特”号航母,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也达到15%,这是2023年五角大楼测试结果。还有,美国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也屡次试射失败,落后于中俄已经部署的型号。这些都说明,美军看着强大,实际上问题不少。
反观中国,军事实力突飞猛进。2023年,中国第六代隐形战机“白帝”首飞成功,用上了变循环发动机和人工智能辅助空战系统,震惊世界。
2024年,中国第三艘航母“福建舰”正式服役,电磁弹射和空警-600预警机都安排上了,战斗力大幅提升。
还有东风-17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2500公里,速度超过10马赫,这威慑力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2024年报告显示,中国海军盾舰数量42艘,虽然比美国的92艘少,但建造速度是美国的三倍。这差距正在快速缩小。
历史教训也摆在那儿。2016年南海对峙,美军“斯坦尼斯”号航母编队在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威慑下撤了。
2020年美军印太司令部模拟推演,在西太平洋跟中国打,美军舰艇生存率不到20%。这些都表明,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优势正在被削弱。
兰德公司2025年报告更让人担忧:中国火箭军部署了超过1200枚中程弹道导弹,而美国因为《中导条约》的限制,同类型武器是零。这限制了美国在地区冲突中的反应能力。
中国在量子雷达、激光反导、太空侦察等新兴技术上的投入,也让战场透明度发生了逆转。以前美军靠信息优势掌控战场,现在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突破正在改变这种局面。
海格塞斯以前那套“十字军东征”的说法,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。把宗教战争那套搬到现代国际关系上,暴露了他对历史和地缘政治的无知,也招来国际社会一片批评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引用牛津大学历史学家蒂莫西·加顿·阿什的话说:“将宗教战争范式套用于现代国际关系,暴露了对历史与地缘政治的双重无知。”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3月12日也回应:“冷战思维与霸权逻辑注定失败,中国国防建设始终是和平力量的增长。”这些批评,无疑是给海格塞斯和一些美国政客敲响了警钟。
很多军事观察家都指出,中美军力对比已经出现结构性变化。在距离中国海岸线1500公里的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圈内,美军的传统优势被大幅削弱。
中国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,加上经济实力的增长,让中国在地区冲突中有了更多话语权。
海格塞斯从最初的叫嚣到现在的低调务实,恰恰反映了美国霸权焦虑的加剧。他以前的豪言壮语,现在听起来更像是美国霸权衰落的一声叹息。
海格塞斯这事儿不是个例,它反映了美国对华战略的困境。长期以来,美国习惯于用实力说话,但现在,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这种力量平衡。
从“狂人”到“清醒者”,海格塞斯的转变,或许预示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某种调整。
我们看到的是,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,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而实力,正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提升的基石。
这也提醒我们,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,任何想靠武力征服别人的做法都是白费力气。